学校标志

将BSSC四个字母变形处理为井然有序的回型纹样,图形创意来自长城,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精髓,中国红端庄经典,为品牌国际化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主标符号形式规整,形如办公区俯视图,现代办公职业特征明显;标志延展应用丰富,趣味在秩序中穿插,为秘书职业和教育行业属性带来更多活力。
校训
慎思明辩 言信行果 坦荡至诚 圆融中和 敬业乐群 服务社会
北秘的校训来自《四书五经》。《四书五经》是儒家主要经典。汉武帝“罢黜百家、独尊儒术”,汉朝中央政府将《诗》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奉为“五经”;至南宋,大儒朱熹将《礼记》中的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二章抽出来单独成篇,与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并称《四书》,自此始有《四书五经》之说。下面我们对每句话的出处和含义作一说明。
慎思明辩
源于《中庸》:“博学之、审问之、慎思之、明辨之、笃行之”。含义:广泛地学习,详尽地探究,谨慎地思考,清楚地辨别,忠实地执行。阐述的是学习的方法和途径。“慎思明辨”含义:即慎重地、谨慎地思考,或说开动脑筋,全方位地思考;认真地、清楚地辨别,有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认识。这是做事的前提,是取舍、抉择、决策的基础和依据,是秘书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。
言信行果
源于《论语》:“子贡问曰:‘何如斯可谓之士矣?’子曰:‘行己有耻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,可谓士矣。’曰:‘敢问其次。’曰:‘宗族称孝焉,乡党称弟焉。’曰:‘敢问其次。’曰:‘言必信,行必果,硁硁然小人哉!抑亦可以为次矣。’ “言信行果”即说了就要做,允诺的就要兑现,不能言而无信;做就做到底,要有成效,不能半途而废。当然做事要以“道义”为准绳,以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为基础,也要根据情况变化来处理。这是我们做人做事应有的品性。
坦荡至诚
“坦荡”源于《论语》:“子曰:‘君子坦荡荡,小人常戚戚’”。 “至诚”源于《中庸》:“诚者,天之道也;诚之者,人之道也。”“至诚之道,可以前知。”“诚者,物之始终,不诚无物。是故君子诚之为贵。”“坦荡至诚”要求我们心胸开阔,光明磊落,乐观积极,心理健康,能够包容;同时要追求“至诚”的境界,做事诚实,待人诚恳,真诚地按事物的本来规律办事,实事求是,能够客观真实地对人对己,追求“慎独”的人格修养。这是一条对人品的最高要求。
圆融中和
“圆融”源于佛教《楞严经》“地、水、火、风,本性圆融,周遍法界,湛然常住。”“中和”源于《中庸》:“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至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”“圆融中和”要求我们遵循中庸之道,处理问题把握尺度,讲究方式方法,不偏不倚,不生硬,不固执,善于综合考虑多方情况恰当地协调各种关系,达到和谐发展、各得其所的目标。教育学生要根据其特点采用“根雕式”育人方法,不搞“大一统”“一刀切”的生硬死板模式,让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充分发展。这是处世之道和做事方法。
敬业乐群
源于《礼记. 学记》“一年,视离经辨志。三年,视敬业乐群。五年,视博习亲师。七年,视论学取友,谓之小成。九年知类通达,强立而不反,谓之大成。 ”“敬业乐群”的本义是专心学业,乐于公益。 “敬业”今又进一步引申为热爱本职工作,履行岗位职责,尽心尽力为社会和他人提供优良产品和优质服务。这是做人应有的学习和劳动态度、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。
服务社会
“服务”是我们的核心口号。“创建中国一流服务型大学”是我们的办学理念。在我们的校园里,要强化“服务”意识,营造“服务”氛围,即要满腔热情为他人服务;竭尽心智为学生服务,为家长服务;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,为人民服务。“服务社会”是我们一切学习和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。